1 轴线位移
现象: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并拆除墙柱模板以后, 出现了墙柱的实 际位置与建筑物的轴线位置有偏移。
原因分析:
由于铝模板是组装模板, 可能是放线时有偏移或者模 板拼装时未能按规定到位。 再则是墙柱模板根部定位钢筋不牢或者漏 焊, 发生偏移又未及时纠正而造成累计误差。 混凝土浇筑时未均匀对 称下料或高度过高造成侧压力大而挤偏模板。 对拉螺栓、 顶撑使用不 当或松动造成轴线偏位。
防治措施:
对木工及定位钢筋安装工人进行技术交底。 对模板轴 线测放后进行技术复核验收, 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 墙柱根部设可靠 的限位措施并保证其位置精确。支模时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控制 线。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进行全面的检查并及时处理问题。
2 标高偏差
现象:
在检查模板板顶标高时出现了偏差, 混凝土浇筑完成以后 结构层标高出现误差。
原因分析:
楼层标高控制点偏少,浇筑混凝土时未按标高施工, 标高控制线转测次数过多产生了累计误差。
防治措施:
每层设置足够多的标高控制点, 浇筑混凝土时按标高 施工。剪力墙模板根部必须找平,模板板顶用 1m 标高控制并严格按标高施工。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每一层的标高引测点控制在三个左右。
3 模板和结构变形
现象:
经过多次用后模板出现了变形,拆模后发现混凝土出现变形。
原因分析:
在模板加固时销钉漏用,背楞未用拉杆拉紧,模板刚度差,梁柱模板卡具间距过大或未夹紧。在上述情况下由于在浇筑混凝土时未能够承受振捣时产生的压力而导致了局部爆模。浇筑墙柱混凝土速度过快或一次浇灌过高也会发生模板的变形。
防治措施:
首先要确保模板的承载能力和刚度,梁底和板底的的支撑要足够,剪力墙的背楞要车紧,销钉和销片要足够和加紧。浇筑混凝土时要均匀下料并且严格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
4、接缝不严
现象:
由于模板间接缝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
原因分析:
模板制作时的马虎造成了拼缝过大,模板安装周期长引起的局部变形为及时修整造成裂缝,模板接缝措施不当,梁柱交接部位接头尺寸不准、错位。
防治措施:
仔细做好交底,强化工人的意识。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去堵缝。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发生错位要及时校正好。
5 脱模剂使用不恰当
现象:
模板表面用混凝土残浆不清除即刷脱模剂,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等缺陷。在脱模剂里面参杂其他东西(比如废机油),造成了混凝土表面变黑。
原因分析:
拆模后不清理混凝土残浆或未清理干净就开始刷脱模剂,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漏刷,或者涂刷的过厚。
防治措施:
拆模后必须清除干净模板上遗留的混凝土残浆再刷脱模剂,严禁用废机油作脱模剂。脱模剂材料宜搅拌成稠状,应涂刷均匀,不得流淌。脱模剂涂刷后应在短期内及时浇筑混凝土,防止隔离层遭受破坏。